搜索

“蚊虫叮咬指数”如何预报出来的?诱蚊灯+真人实测

发表于 2024-03-29 20:36:02 来源:慧虹头条

原标题:“蚊虫叮咬指数”如何预报出来的蚊虫蚊灯?诱蚊灯+真人实测

被蚊子叮咬,可以说是叮咬的诱夏天里最让人讨厌的事情了。在小区、指数真人公园、何预水池旁,报出就算穿着长袖长裤,实测有时也免不了被蚊子“饱餐一顿”。蚊虫蚊灯今年夏季,叮咬的诱北京市气象局和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开始联手发布“蚊虫叮咬指数”,指数真人每天给市民提供蚊虫叮咬风险等信息的何预参考,方便市民合理安排生活和出行。报出这也是实测继飞絮指数、花粉指数、蚊虫蚊灯汽车尾气指数等之后,叮咬的诱“天气预报”再次发布的指数真人“生活指数”。

那么每天的“蚊虫叮咬指数”是如何预报出来的?准确率究竟有多高?本端记者采访了北京市气象局和北京市疾控中心的相关专家。

解词——

蚊虫叮咬指数

7月16日,本市首次发布北京“蚊虫叮咬指数”,把未来3天蚊虫叮咬的风险分为低、较低、中等、较高、高,共5个等级进行预报,并据此提出不同等级下相应的个人防护建议。

该指数发布范围为北京市16个区,发布时段为每年的6月1日到9月30日,具体时间为每天11时前后滚动发布未来三天逐日的“蚊虫叮咬指数”预报。发布平台为气象北京微博及微信公众号、北京花粉监测预报微信公众号、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官网及微信公众号等。

怎么测?“灯诱”“人诱”

吸引蚊虫主要看二氧化碳呼出量 无关血型

蚊虫叮咬究竟怎么测?莫不是全凭“人体实测”?事实并非如此。

其实从2008年开始,北京市疾控中心就开始用“二氧化碳诱蚊灯”来监测蚊虫了。这是一台模拟人体二氧化碳呼出量的监测设备。北京市疾控中心消毒与有害生物防制所副所长张勇介绍,诱蚊灯配备有光源,连着二氧化碳气瓶,还有一个收集笼来诱捕蚊虫。

民间常说,O型血、皮肤嫩的人比如小朋友都特别容易招蚊子,其实这样的说法也没有科学依据。“只要有二氧化碳,就能吸引蚊子”,张勇解释,人体呼出的二氧化碳气体是吸引蚊虫的主要原因之一,每个人虽然有差异,但无关血型、性别、老弱小等差异。同时,每个人的汗液分泌出的一些特定成分,也会在不同程度上吸引蚊子,这就跟每个人的饮食习惯、卫生习惯、生活习惯等密切相关。

但是有一些人,确实更容易吸引蚊子。比如运动员或者块头比较大的人群,呼出的二氧化碳量更大,更容易招蚊子;还有爱出汗、体温相对高的人,以及穿深色衣服或者爱化妆的人;再有就是不爱洗澡、体味较重的人等,相对于其他人群,这些人群更容易招惹蚊子。不过,张勇说,这些研究目前还只处在基本定性阶段,并没有到很具体的程度,还需要更深入透彻的研究来进一步寻找规律。

张勇介绍,用“二氧化碳诱蚊灯”来监测蚊虫,敏感性好、准确度高。之前采用光诱捕法,除了蚊子,还会招来很多蛾子、甲虫等其他昆虫,但二氧化碳就只招蚊子,所以针对性更强。因为相比其他昆虫,蚊虫属于病媒生物,会传播一些传染病,需要重点关注。

监测人员正在放置“二氧化碳诱蚊灯”监测设备。

每天日落前一小时和日落后一小时,是蚊虫活动的高发期,每隔一旬(10天),“二氧化碳诱蚊灯”就会在这两个小时间被放置在室外。根据蚊虫的活动特点,诱蚊灯一般会放在公园、居民区、旅游景点等区域的草丛、竹林、水边等。目前,全市共挑选了100多个不同环境的监测点。

另外,全市还有140多个点位,采用其他方法监测幼虫和成蚊。张勇说,幼虫都在水里生长,如果能提前消灭,就能更有效地控制住蚊虫的密度。一般幼虫监测的点位会设置在建筑工地、公园的大型水体等,都是在有水的地方。

对成蚊的监测,还会用到一种“人诱停落法”。监测人员一般会去花房、建筑工地、汽修厂等环境下“暴露”自己来吸引蚊子。专业人员在做好防护的前提下,白天的时候去蚊虫比较多的地方,当蚊子落在自己身上时,就用电动吸蚊器吸走,带回实验室分类、计数、统计分析,监测蚊虫的密度。

张勇告诉记者,北京白天和晚上活动的蚊虫种类还不太一样,白天一般是花蚊子多,就是身体是黑色、伴有白色条纹的一种蚊子,学名叫“白纹伊蚊”;而晚上活动的多是淡色库蚊,也是北京最常见的一种蚊子。

难在哪?抽丝剥茧

对比10年蚊虫监测记录 综合考虑气象、植被、水体等多要素

蚊虫叮咬指数的出炉,说来非常机缘巧合。市气象服务中心的气象服务首席尤焕苓,一次在社区里听到了一段关于蚊虫的科普,凭她的工作经验,她感觉蚊虫的生长规律跟气象因素似乎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尤其是在蚊虫的高峰期,跟北京的高温、降水等天气非常对应。于是,北京市气象服务中心就向北京市疾控中心拿来了10年的蚊虫监测记录,来跟气象记录对应分析。果然发现,蚊虫的密度和气象因素的关系确实非常密切,而且很科学。于是,研究开始了。

市气象服务中心高级工程师姜江告诉记者,基于蚊虫与气象因素的关系,他们开始尝试通过导入气象要素的各种数值,来推算蚊虫的密度。多元回归、支持向量机、随机森林、K最邻近分类算法和渐进梯度回归树,这些局外人不太听得懂的名词,正是他们采用的计算预测方法。姜江说,他们前后用了5种机器学习方法,并将5种算法的预测结果进行综合平均,从而精确地利用气象因素对北京各区“蚊虫叮咬指数”做出预测。“因为每种模型捕捉到的特征不一样,所以取了综合平均值。”

姜江解释,气象因素主要是通过两个方面对蚊虫造成影响。一是直接影响,就是气象因素直接作用于蚊虫本身达到影响其密度的效果。比如北京一场大暴雨之后,蚊虫的虫卵或者成虫很可能会被雨水冲刷走,蚊虫密度就会在很短的时间内大幅下降。另一方面是间接影响,即气象因素并不直接针对蚊虫本身作用,而是通过影响蚊虫的生存环境从而导致蚊虫密度发生变化。比如前期的气温、降雨量大小会影响蚊虫本身的成长速度以及蚊虫的分布情况,这是长期的、间接的影响。

姜江说,本来在考虑气象要素的时候,觉得时间范围不用拉得太长,只需参考本旬这个时间范围就够了。但有专家提出,前期的气象要素也必须考虑,因为蚊虫有一个生长周期,从出生到成蚊叮咬需要大概两周,前期的气象要素实际上非常关键。

准不准?最高90%

考量更多要素数据才能更精准

从今年6月1日起,姜江他们开始每天出一份全市平均16个区的蚊虫叮咬预报,做准确率检验。一个多月下来,他们发现预报准确率虽然有一定的波动,但是好的时候可以达到80%至90%上下。

姜江说,蚊虫监测的数据样本虽然有10年,但是数据量其实并不足够大,所以研究出来的模型动态也处于一个实时更新的状态,将在后续运用中不断优化,来进一步提高预报准确率。“因为蚊虫密度综合来说还是比较复杂,像植被的变化、水体的更改、人为的活动等,其实都会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。”姜江说。

未来的研究中,专业技术人员将考虑加入更多具体的数据,比如人口密度的数据、水体环境的数据等,尤其是分区预报,虽然每个区的气象要素和蚊虫密度数据不同,但其实各个区的人口密度、植被、水体等都是不一样的,得把更多的相关要素数据加进去,才能使得预测结果更精准,这也才是真正的大数据。

姜江说,蚊虫的变化其实有一个自己的曲线,但其中会有很多“噪音”,比如某天出现突发情况,如果能把“噪音”完全剔除掉,才会是一个比较稳定的模型状态,计算出来的结果才会更精准。

与此同时,由于这项工作刚起步,数据量还远远不够大,也需要积攒案例,积累经验,只有见识过的情况越来越多,才能更好地分析原因得出结论,进一步提高预报的准确率。未来,当数据能够进一步精确,或者说准确率足够高的话,它的应用范围也有望进一步扩大,比如给物业部门或者做病虫害消杀的单位做一些参考。

如何防?主要靠驱蚊液

驱蚊手环、驱蚊贴有待验证

怎么能不被蚊子盯上呢?最普遍的常用品就是驱蚊液。除此之外,现在针对孩子的驱蚊手环、驱蚊贴等产品,也备受公众青睐。那么这些“武器”究竟能不能真正赶走蚊子呢?

张勇表示,驱蚊液或者驱蚊花露水里面含有特定的化学成分,主要是避蚊胺或者驱蚊酯,都具有驱蚊效果,这是已经经过国家实验室检验认证过的。只要正确使用,涂抹在裸露的皮肤表面,A级产品可以保证6个小时有效,B级产品保证4个小时。关于产品的浓度、有效成分、有效时间等信息,都会清晰地标注出来。

但像驱蚊手环、驱蚊贴、超声波驱蚊等相关产品,张勇表示,目前我国还没有相关的标准来验证其是否真的有效,因为没有科学实验室的认证来作支撑,所以是否真的能防御蚊虫,还有待进一步考证。

趋势——

气象服务越来越贴近百姓需求

此前人们对于气象预报的了解,仅仅是预估温度、风力、雨雪等天气;而此次北京气象服务增加“蚊虫叮咬指数”,可以说采集的信息更加全面,更好地贴合了百姓的日常生活需求。

张勇表示,“蚊虫叮咬指数”的发布,将蚊虫密度从“主动监测”向“及时预报”转变,对于“天气预报”气象服务来说,既扩大了内容,又显得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,也使得生活信息服务越来越满足老百姓的日常需求。

张勇同时表示,做“蚊虫叮咬指数”的预报工作,对防止和控制蚊媒传染病也具有较大的参考意义。蚊媒传染病已经位列全球传染病的前列,全球每年都有很多人因此失去生命,所以首要任务就是要控制蚊媒传染病的传播和流行,以免对人类的安全健康造成威胁。

随机为您推荐
友情链接
版权声明:本站资源均来自互联网,如果侵犯了您的权益请与我们联系,我们将在24小时内删除。

Copyright © 2016 Powered by “蚊虫叮咬指数”如何预报出来的?诱蚊灯+真人实测,慧虹头条   sitemap

回顶部